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省网转载
清一清湖南植物的“家底”
来源: 人民网
 
发布日期: 2019-05-05
 
浏览量: 1
 
| | |

  一项名为“本土物种全覆盖保护计划”的活动正在湖南的山林里展开。

  龙山县大安乡,湿漉漉的山林里,一株紫红色的叶片退化的兰科植物安静地生长。植物学家发现,这是我国的新记录物种——无叶杜鹃兰,也是杜鹃兰属目前唯一的腐生种。

  湖南本土植物全覆盖项目组日前发布了这一信息。由我国94家植物园组成的中国植物园联盟正在实施的“本土物种全覆盖保护计划”,计划通过10年左右时间摸清我国植物“家底”,实现对我国本土植物全覆盖的收集和安全保存。在湖南,实施这一计划的是省森林植物园的湖南本土植物全覆盖项目组。

  发现20多个新记录种

  湖南本土植物全覆盖项目于2017年7月底启动,考察主要由省植物园彭春良研究员团队和吉首大学张代贵教授团队共同完成,八大公山、壶瓶山、大围山、衡山、天门山、阳明山、莽山、大熊山、雪峰山……湖南的各处山林里,都留下了考察团队的脚印。

  一年多的本土植物野外考察,考察队发现许多有趣的植物。

  其中,增加了无叶杜鹃兰、闽台毛蕨、深绿短肠蕨、中华柔毛黄精、紫花马铃苣苔、高原天名精、尾叶樟、广西白背叶、黄山紫荆、长叶榧树、贵州蛇根草、贵州鼠李、利川紫堇、红山樱、称锤树、云贵铁线莲、察隅阴山荠、斜叶榕、腺叶螺序草、平坝凤仙花等20多个新记录种。

  “这么多年,我们都不知道它们在湖南生存着,清一清本土植物‘家底’,实在太有必要了。”彭春良说。

  资料显示,湖南地区共有维管束植物5023种,其中,野外灭绝植物为3种,此外,还有极危植物58种、濒危植物约244种、易危植物370种、近危植物545种、无危植物3406种、数据缺乏植物397种。

  根据目前调查情况,湖南境内的野生物种,目前总体是朝着良性方向发展,但一些野生保护物种生存状况仍然堪忧,种群数量递减趋势明显。据估计,湖南省范围内约四分之一的物种面临着生存威胁,迫切需要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濒危植物的“诺亚方舟”

  尽管省内各地国有林场、种苗基地、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和自然保护区对植物多样性保护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专家们指出,由气候所引起的第六次生物大灭绝正在进行中,每小时就有3个物种消失,就地保育不能完全确保物种的延续。

  “一个物种的消失,将会造成生物之间的关系网出现断裂,受其影响的可以高达20个物种,因此损失不单是这个物种不再存在于地球上,其更大损失是严重威胁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省植物园研究员彭春良说,植物园有别于城市公园,不仅仅是一个休闲观光的场所,更是植物的“诺亚方舟”,植物园的迁地保护,是进行栖息地恢复及濒危植物回归自然的重要途径。

  所谓全覆盖计划,并非简单地将植物收集保存在植物园中,而是在对目标区域植物受威胁状况作出系统评估的基础上,针对受威胁物种,根据其受威胁程度,采取种子保存、活植物保存和遗传多样性采集保存等多种措施,最终实现全覆盖的迁地保存。

  “我们在开展湖南本土植物野外考察的同时,根据植物园引种保育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引种工作,”彭春良介绍,项目开展一年来,共引种保育湖南本土野生植物85科206属822种,其中喜雨草、莽山紫菀、岩生蒲儿根、石门小檗、石门鹅耳枥、祁阳过路黃、粗筒唇柱苣苔等均为国内外首次引种驯化的种类。

  目前,省森林植物园已经建成湖南本土植物引种繁育苗圃、引种保育温室各1个,并对部分特殊类群的植物开展了物候观测、生物学特性、引种保育与应用栽培技术等基础研究工作。

  彭春良表示,未来,植物园计划优先迁地保育湖南本土珍稀濒危植物3000种,采集植物标本1万份,保存分子材料5000份,建成本土植物物种大数据平台和迁地保育大数据平台,做到本土植物物种资料查询及迁地保育全覆盖管理现代化,保护濒危物种,消除物种灭绝的威胁。(记者 周月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