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省网转载
24万只候鸟 点染水墨洞庭
来源: 人民网
 
发布日期: 2019-02-01
 
浏览量: 1
 
| | |

  1月23日,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群黑腹滨鹬。 姚毅 摄

  冬候鸟的到来,是一个不断累积的过程。

  “八月十五雁门开,雁儿头上带霜来”,中秋过后,隔段时间,洞庭湖的水面上会降临一些小生灵,这些分批飞来的鸟儿挤在湖中央的草滩上、水域中,呼朋引伴,叽叽喳喳。等到隆冬,便渐渐形成泱泱一大片,点染了水墨洞庭。

  根据2018-2019年度洞庭湖越冬水鸟调查,在这个冬天,有超过24万只鸟儿长途跋涉飞来洞庭湖栖息。

  冬候鸟数量增加1.4万余只

  “听,这是豆雁的声音。”

  1月末的一天上午,正在接受记者采访的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保护科科长易飞跃话音刚落,一群豆雁边鸣叫边拍打着翅膀,由远及近,在岳阳市君山区采桑湖的上空优雅地转身飞过。

  豆雁是今年来洞庭湖过冬鸟类中数量最多的一种,有将近6万只。它们在天空活动完筋骨,便大摇大摆地在浅水区域踱步,啄食着苔草或水生植物的种子和根茎。

  易飞跃介绍,候鸟往南迁徙,只为养精蓄锐,待春日南风吹拂后,便回北方繁衍后代。它们来到洞庭湖,主要“任务”就是吃和休息。

  在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大西湖区域内,工作人员正在种植水草,修复湿地生态系统,给过冬的鸟儿提供更多的食物。

  就像“吃货”总能寻找到好吃的餐馆,鸟类也有其独特的美食基因,能够敏锐察觉到该地的水草合不合胃口。

  易飞跃说,白额雁就是因为挑食,近些年来得少些了。以前洞庭湖可是它们的主要越冬地。由于气候环境的变化,东洞庭湖有些区域的苔草在8月底便开始生长,待到白额雁飞来,这些喜食嫩叶的小家伙们不乐意食用老去的苔草,辗转飞去安徽升金湖等更适合它们越冬的地方。

  但越来越多的候鸟选择洞庭湖作为完美越冬地——丰富的食物,足以犒劳它们长途飞行后的疲累;开阔的湖面,让危险的猎食者们无处躲藏;茂密的苔草,是鸟类夜晚栖息的绝佳场所。

  根据1月21日至23日环洞庭湖区越冬水鸟调查的数据,这个冬天来洞庭湖越冬的水鸟共有240609只,较2018年度同期增加了14257只,增幅6.3%。

  飞到洞庭湖,便是洞庭鸟

  易飞跃观鸟20余年,他得出的结论是:观鸟有“鸟品”,遇到“迷鸟”就是中头彩。

  全球8条候鸟迁徙路线中,经过我国的有3条,洞庭湖区位于3条候鸟迁徙通道的中线。

  多年来,这些在华北地区,甚至西伯利亚繁殖的北方鸟儿,会越过湖泊和山脉,穿过沼泽和草原,历经狂风暴雨的洗礼,沿着相同的路线落脚于此,每年来的鸟儿品种大多相似。

  但观鸟人总是隐隐期待着一份额外的惊喜。

  今年1月初,一只迷糊的红胸黑雁闯入了东洞庭湖,在羽毛颜色普遍偏低调的雁群中,红胸黑雁的栗红色胸脯十分艳丽醒目,瞬间成为了鸟类摄影爱好者镜头下的宠儿。

  这只红胸黑雁的越冬地不在洞庭湖,它本该飞往美国,或许途中贪玩落了单,或许遇到了恶劣天气,被迫改变迁徙路线……尽管人们不舍,但这只红胸黑雁在东洞庭湖徘徊几日,复又不见了影踪。

  但不管怎么说,这些“国际公民”,若是飞来了洞庭,便是洞庭鸟,是可以被记录在案的。易飞跃说,仅在东洞庭湖湖区出没过的鸟类,便有352种。

  今年环洞庭湖区越冬水鸟的品种更丰富了,共7目12科58种。

  除了“迷鸟”,爱鸟人若能撞见中华秋沙鸭、白头鹤这些难得来洞庭“做客”的国家一级保护鸟类,也必定会按捺不住激动,拍照发朋友圈庆贺的。

  今年冬天,黑鹳、东方白鹳、中华秋沙鸭、白鹤、白头鹤、小天鹅、白额雁等国家重点保护鸟类,共飞来了10种10650只。(记者 黄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