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省网转载
2024年湖南省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来源: 人民网
 
发布日期: 2024-02-18
 
浏览量: 1
 
| | |

政府工作报告

——2024年1月24日在湖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省人民政府省长 毛伟明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一年工作回顾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全省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在中共湖南省委坚强领导下,锚定“三高四新”美好蓝图,扎实开展主题教育,深入推动“走找想促”,全力打好“发展六仗”,全省经济稳中有进、进中提质,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全面建设中国式现代化湖南新篇章迈出坚实步伐。全年地区生产总值迈上新台阶,总量突破5万亿元,增长4.6%,两年平均增速高于全国0.3个百分点。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3%。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5%,持续跑赢经济增速。粮食再获丰收,总产达613.6亿斤。

——发展态势回稳向好。克服一季度增速回落影响,实现二三季度逐步趋稳,四季度全面回升,当季增长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5.1%,高于全国0.5个百分点。工业投资增长8.1%,“四个十大”项目年度投资任务全面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2万亿元,增长6.1%。各项贷款余额增长10.9%,新增社会融资规模突破1.1万亿元,新上市及过会企业达14家。

——发展质效持续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1万亿元、增长8.9%,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增长6.8%、占制造业比重达51.3%。数字经济增长15%、总量突破1.7万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34%。工业税收增长15.7%。非税占比34.3%,下降1.1个百分点。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利润增长20%以上。单位GDP能耗降幅居全国前列。

——发展动能稳步增强。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增长14.2%,增速居全国第5位。“智赋万企”全面起势,国家级跨行业跨领域“双跨”平台数量居全国第7位,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达92个,上云上平台企业新增14.6万家,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普及率达81.1%。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达19个,居中部首位。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新增116家,高新技术企业净增2000家以上,科技型中小企业突破3万家。

——发展基础持续夯实。高速成网、高铁成环、枢纽成型的效应放大,长沙四小时航空经济圈、省内两小时高铁通勤圈基本形成。5G基站总数达13.3万个、居全国第8位,总算力超5200PF、增长30%。新增电力装机1245万千瓦,其中新型储能装机达266万千瓦、居全国第2位,成功应对夏季4165万千瓦历史最大负荷考验。

——发展环境进中更优。“走找想促”活动和“三送三解三优”行动解决各类问题超20万个。“湘易办”注册用户突破3000万、汇聚服务事项1.7万项,“一网通办”1.2万项。实有经营主体达712.8万户、增长12.2%,三湘百强民营企业营业收入和资产总额均突破1.1万亿元。2023年度全国工商联“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全省及长沙市继续位居全国前列、中西部第1位。

主要抓了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多措并举稳定经济增长。从容应对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全力打好经济增长主动仗,形成了以月保季、以季保年的绵密攻势。创造性落实政策。打出稳增长20条、促消费20条、文旅振兴20条、民营经济发展30条等政策“组合拳”。全年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超500亿元,金融让利212亿元,发放失业保险稳岗返还资金超8亿元。高效率推进项目。集中开工1158个重大项目,实际完成投资2197.6亿元,带动在建亿元以上项目7693个,完成投资1.5万亿元。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专项债、新增国债超2000亿元。重点项目用地实现应保尽保。多途径激活消费。聚焦汽车、家居、餐饮等重点领域,组织开展各类促消费活动1000余场,通过发放消费券等形式拉动市场消费,限额以上生活类商品零售额和餐饮营业额分别增长8.1%、16.5%。成功举办第二届湖南旅游发展大会,全省旅游接待人数、总收入分别增长51.3%、47.4%。张家界游客接待量、旅游总收入均创历史新高。大力度建强园区。“三生融合、三态协同”“五好”标准成为园区建设新范式;全省园区规模工业企业突破1.2万家,高新技术企业达1.1万家,园区贡献了35.6%的税收。

二是标志工程引领“三个高地”建设。滚动实施11大标志性工程,持续增强“高地”带动效应。以重点产业驱动制造强基,前瞻布局“4×4”现代化产业体系,持续推进产业发展“万千百”工程,汽车制造、通用设备制造增加值分别增长16.5%、8.7%,北斗产业产值增长18.4%。进入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和新增百亿工业企业各8家,三一集团海外营收大幅增长,长沙比亚迪新能源汽车产量达72.3万辆、增长64.3%。中联智慧产业城、湘潭吉利远程超级VAN、邵阳邵虹基板玻璃、益阳信维电子科技产业园等投产运营,岳阳石化百万吨乙烯等重大项目开工建设。以重大平台支撑创新突破,“4+4科创工程”全部实体化运行,湘江科学城启动建设,长沙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建设稳步推进,科技赋能文化产业创新工程加快实施,牵头建设的全国重点实验室增至11家,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湖南研究院、鹏腾生态湖南创新中心落地建设。新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和团队208人(个)。“十大技术攻关项目”累计突破关键核心技术147项,取得“首”字“最”字号成果17项,涌现了铁建重工世界首台可变径斜井岩石隧道掘进机、中电科48所8英寸碳化硅外延设备、衡变深远海风电输变电装备等国际领先技术成果。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超过50%。以重点举措深化改革开放,圆满完成全域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任务,湖南自贸试验区形成首创成果16项,获批全国内外贸一体化试点,上交所科创板企业培育中心(中部地区)落户长沙;湖南银行、数字湖南公司、港航水利集团组建;全省国有“三资”清查处置收益超千亿元,发放科技型企业知识价值信用贷款超170亿元。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等重大国家战略,积极推进长江中游三省协同和湘赣边区域合作。第三届中非经贸博览会签约项目120个、金额103亿美元,对非贸易额达556.7亿元、居中西部第1位。世界计算大会、第二届北斗规模应用国际峰会等重大活动成功举办。中欧班列(长沙)开行量居全国第一方阵,怀化国际陆港开行国际班列455列、增长两倍。湘商回归新注册企业1360家,到位资金5915.2亿元。在湘投资的世界500强企业达211家。马拉维共和国驻长沙总领事馆正式开馆。

三是集成发力强化发展支撑。一体布局电力、算力、动力建设,基础设施承载能力整体增强。强网络,交通网、水利网、物流网加密提质,新增高速公路200公里、总里程达7530公里,提质改造国省干线300公里、总里程达3.2万公里,邵永高速铁路开工建设,长沙机场改扩建工程加快推进,湘西边城机场、娄底桥头河通用机场等建成通航;城陵矶港全面整合、虞公港建设顺利推进,洞庭湖生态疏浚工程、金塘冲水库开工建设,莽山、毛俊水库主体工程完工,涔天河灌区建成达效;衡阳、永州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获批。强功能,100个数字新基建标志性项目加快推进,中国电信中南智能算力中心投产运营,人工智能算力达1200PF,长沙超算中心算力达200PF、重归国际一流水平。强支撑,新型电力系统“三区三厅”布局启动,“宁电入湘”开工建设,华容电厂全部并网发电,犬木塘水库电站首台机组顺利投产,益阳电厂和常德石门电厂三期有序推进,3个抽水蓄能电站核准开工。

四是持之以恒巩固“三农”地位。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部署实施“五千工程”,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脱贫攻坚成果得到新提升。实施脱贫人口持续增收三年行动,消除返贫风险9万户、23万人,脱贫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全省2个百分点。成功举办“十八洞”减贫与发展论坛,向世界分享湖南减贫经验。保障粮食安全彰显新担当。新建和改造高标准农田345万亩。“西子3号”成为国家审定的首个镉低积累水稻品种,推广种植低镉改良品种107万亩,水稻、油茶种植面积和总产均居全国第1位。农业产业发展迸发新活力。农产品加工业营业收入增长7%、达2.3万亿元,国家级农业优势特色产业集群达7个,建设国家产业强镇10个、居全国前列,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分别突破12万家、21万户。农机装备补短板和农业机械稳链强链工作获国家肯定。“和美湘村”建设呈现新变化。村庄规划质量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创建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4个、全国乡村治理示范镇5个,美丽乡村示范村占比达43%。第二轮土地延包、农村宅基地改革试点稳步推进。

五是优势互补促进区域发展。“一核两副三带四区”协同并进格局加快形成,城镇化率提高到61.2%。一体化推进长株潭都市圈建设。三年行动计划部署推进,奥体公园、花博园等绿心增值项目加快布局,三市经济总量占全省41.5%、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高于全省2个百分点。差异化推动片区发展。衡阳连续三年上榜先进制造业百强城市,岳阳跻身全国创新驱动示范城市,新时代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规划获批,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实际到位内资增长18.9%,大湘西脱贫地区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取得新进展。特色化壮大县域经济。全国“百强县”达4个,经济总量超500亿元的县市达8个,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亿元以上的县市达46个。

六是想方设法增进民生福祉。民生支出占比超过70%,十大重点民生实事全面完成。持续加温民生保障。城镇新增就业76.5万人,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4.1%、7%,基本养老、城乡低保、公共卫生补助等稳步提标。100所县域普通高中“徐特立项目”全面开工,411所乡镇标准化寄宿制学校建成使用,本科录取人数增加7600人。国家医学中心、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顺利推进,乡村医生层级管理开展试点,普通门诊异地结算、行政村卫生室医保定点实现全覆盖。持续加力生态环保。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连续7年开展污染防治“夏季攻势”,全力打好长江保护修复、洞庭湖总磷治理、“锰三角”矿业污染整治等标志性战役,坚决扛牢“守护好一江碧水”的政治责任。绿色发展指数进入全国前十,国考断面水质优良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分别居中部第1位、第2位,洞庭湖总磷浓度下降10%。我省在国家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中,位列优秀等级、居中部第1位。

七是有力有效维护社会安定。统筹发展与安全两件大事,全年未发生重特大事故。枕戈待旦打好安全生产翻身仗,全面推行专家诊查、行业互查、企业自查、曝光突出问题“三查一曝光”硬举措,深化居民自建房安全专项整治,排查整治非煤矿山、危化品、道路交通、特种设备、城市运行、消防等领域风险隐患,安全生产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分别下降6.3%、7.5%,取得洪涝灾害“零死亡”历史最好结果。积极主动打好防范化解风险阻击仗,认真开展PPP项目、“半拉子”工程等清查整治,稳妥处置非法集资案件,超额完成化债任务,交付“保交楼”项目451个、交付率居全国前列。常抓不懈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抓好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包案化解工作,全域推进“网格化+信访”工作,从严打击电诈犯罪,深入开展“利剑护蕾”及“清朗”行动,刑事、治安案件分别下降5.4%、13.6%。

八是忠诚担当提高政府效能。政府系统党的建设全面加强,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不断提升。始终坚持依法行政,依法举行新任命国家工作人员宪法宣誓,办理省人大代表建议1392件、省政协提案941件,提请审议地方性法规议案13件,制定省政府规章7件。大力开展督查问效,深入推进统计造假、违规举债虚假化债等专项治理,强化审计监督,完善督查激励机制,获国家层面督查激励项数、次数均居全国前列。持续推进正风肃纪,从严查处违规举债、不合规PPP项目、套取挪用惠农补贴等背后的腐败与作风问题,深入开展招投标等重点领域突出问题综合整治。坚决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扎实开展高质量发展大调研活动,以省政府名义下发的文件、召开的会议做到“只减不增”,“三公”经费持续下降。

我们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隆重举行,十八洞村、沙洲村等成为新时代红色地标,《问苍茫》等一批精品力作广受欢迎,湖南数字博物院启动建设,基层文化场所“乡有一站、村有一中心”加快推进。

我们大力推动各项事业发展。档案史志、外事侨务、港澳台事务、民族宗教、机关事务、社会科学、参事文史、地震气象、广播电视、体育、驻外联络等工作取得新进展,老龄、慈善、工会、青少年、妇女儿童、残疾人、红十字、计生协等事业取得新成效。

我们大力支持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全省各级国防动员委员会按新体制运行,统筹加强兵员征集、后备力量建设,以及国防教育、人民防空和军事设施保护,促进军民深度融合,扎实做好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奋力谱写了鱼水情深的时代华章。

各位代表!

过去一年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中共湖南省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各级人大、政协和监察、司法机关监督支持,以及社会各界关心帮助的结果,是全省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全省各族人民,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向驻湘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部队官兵、政法干警、民兵预备役人员、消防救援人员,向中央驻湘单位,向关心支持湖南高质量发展的海内外各界人士,表示诚挚的感谢!

各位代表!

过去的一年,我们在疫情防控转段中稳健开局,在市场预期偏弱中激发内生动力,在风险挑战叠加中行稳致远。我们深刻认识到,必须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遵循,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湖南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锚定“三高四新”美好蓝图,贯彻落实省委决策部署;必须始终坚持高质量发展这一新时代的硬道理,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必须始终坚持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有效激发和增强社会活力;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忧群众之所忧,促进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必须始终坚持发展和安全良性互动,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坚决守牢安全发展底线。

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恢复向好基础尚不牢固,有效需求不足、社会预期偏弱,部分行业领域仍面临较大下行压力,地区生产总值、规模工业、投资、进出口等指标与年初预期存在一定差距;风险隐患依然较多,安全生产、防灾减灾、生态环保等领域还存在不少短板,政府债务还本付息、非法集资防范处置、“三保”支出、“保交楼”等压力较大;民生保障还有不足,教育、医疗、养老等还存在弱项,就业总量和结构性矛盾并存;担当作为有待加强,有的地方政绩观存在偏差,锐意进取、干事创业的精气神还需增强,服务企业、服务群众、服务基层的意识和水平有待提升。对此,我们要勇于面对,迎难而上,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关于2024年工作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我们一定要看到,我国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韧性强、潜力足、回旋余地广,加快高质量发展其略已定、其势已成。一定要看到,“三高四新”为我省绘就了美好蓝图,取得了丰硕成果,加快高质量发展正逢其时、恰逢其会。一定要看到,我省创新活力迸发、发展动能澎湃,各方纷纷看好湖南、投资湖南,加快高质量发展氛围正浓、动力正劲。我们要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利用一切有利条件,以高质量发展实效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

今年工作总的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湖南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锚定“三高四新”美好蓝图,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加快创新驱动发展,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切实增强经济活力、防范化解风险、改善社会预期,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增进民生福祉,保持社会稳定,推动现代化新湖南建设取得新的更大进展。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左右,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进出口总额增长6%,城镇新增就业70万人,居民收入增速高于经济增速,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节能减排和碳排放强度下降完成国家下达任务,粮食产量615亿斤左右。

完成今年的预期目标,我们要贯彻好中央精神,落实好省委部署,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做好“十个统筹”,大力实施产业培塑、创新提升、激发需求、改革攻坚、主体强身、区域共进、安全守底、民生可感“八大行动”,一以贯之坚持“稳、进、高、新”,并赋予新的内涵和要求。要夯实“稳”的基础,以信心稳、政策稳、工作稳确保经济稳、市场稳、就业稳,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激发“进”的动力,在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上积极进取,使“进”的方向更明、活力更足、质效更好;抬升“高”的坐标,聚焦打造“三个高地”,统筹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安全、高品质生活;争创“新”的业绩,开辟发展新赛道,增强发展新动能,拓展发展新空间,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着力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更好统筹消费和投资,多途径激发市场活力,增强经济发展动能。

持续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推动消费从疫后恢复转向持续扩大。培育消费热点。大力发展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提振新能源汽车、电子产品等大宗消费,培育智能家居、文娱旅游、国货“潮品”、湘品湘用等新增长点。调整优化房地产政策,大力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挖掘消费潜力。优化产城融合公共服务配套,推动农村消费扩容升级,开展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丰富养老、托育、家政、教育服务供给,以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搭建消费平台。加快打造长沙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统筹推进城市和县域商业体系建设,打造一批夜间消费集聚示范区和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完善农村电商与快递物流配送体系。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创造良好消费环境。

持续扩大有效益的投资。更好发挥政府投资的带动放大效应,更有效激发社会投资,形成投资和消费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扩大产业投资,聚焦升链、延链、补链、强链,重点抓好岳阳乙烯炼化一体化、邵虹基板玻璃、涟钢冷轧硅钢、广汽埃安新能源车、中通货运航司现代物流、中伟先进功能型粉体材料基地、吉利新能源乘用车及电池、衡阳绿色盐碱产业基地、益阳信维多层陶瓷电容器、新能源动力和储能产业基地等十大产业项目建设。放大基础设施投资,不断优化和夯实铁路网、公路网、水路网、电力网、算力网,重点抓好渝长厦和呼南高铁湖南段工程、G4京港澳高速公路扩容项目、长沙机场改扩建工程、宁夏至湖南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湖南段)、新型电力系统工程、全省多式联运系统能力提升工程、高标准农田、水利枢纽项目、长株潭物流枢纽、“四算”新型基础设施等十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加大民生领域投资,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等“三大工程”;推进常德西洞庭湖灌区、娄底梅山灌区等农田水利项目建设;实施一批降碳、减污、扩绿等生态项目。建立健全领导干部“一对一”抓重点项目、抓产业链等工作机制,规范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让社会资本敢投、会投、能投。

持续激发经营主体活力。加大综合施策力度,进一步提振信心、稳定预期。强化主体培育。摸排一批十亿、百亿、千亿潜力企业开展梯度培育,支持领军企业开展重大项目布局、战略性并购重组,力争全年新增百亿企业10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800家、单项冠军企业100家以上。强化精准帮扶。常态长效开展“三送三解三优”行动,不折不扣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建立完善支持政策“免申即享”机制,制定纳税大户企业激励扶持政策,支持重点企业发展并纳入“白名单”重点保障。强化服务保障。做好用工、用能、用地等保障工作,落实供水供电供气接入工程延伸投资政策,切实提升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水平。

持续夯实园区支撑。更好发挥园区主阵地作用,提升园区产业集聚度和经济贡献度。优化调整主特产业,稳妥推进调区扩区,培育特色产业园区,推动国家级园区进位争先。强化质量效益导向,完善“五好”园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盘活园区低效闲置资产资源,提高园区亩均效益,力争园区规模工业占比达到74%、亩均税收增长10%以上。创新园区管理和运行机制,推进以剥离社会事务、岗位聘用制、绩效薪酬制、市场化建设运营等为主要内容的园区体制机制改革。在对口帮扶机制中借鉴推广“雨溆共建”园区模式。

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坚持经济和金融一盘棋,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水平。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聚焦重点领域、重点项目和民生短板,精准对接市场融资需求,加大金融投放和减费让利力度。壮大金融主体实力,积极推进省内法人金融机构改革,打造“全牌照”金融服务体系。持续推动企业上市“金芙蓉”跃升行动,加快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高标准建设上交所科创板企业培育中心(中部地区),扩大直接融资规模。做大产业基金规模,发展产业链、供应链金融,推广银税互动、银保合作、政银担合作等模式,提升企业融资便利度。落实好属地风险处置和维稳责任,加强监管协同,及时处置中小金融机构风险,依法稳妥处置重大非法集资案件,推进涉众金融重大风险主体“清零”。

高质量发展能快则快,唯强者先、唯勇者胜。我们要以敢作敢为、善作善成的奋进姿态,担起经济大省真正挑大梁的责任。

(二)着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以先进制造业高地三大标志性工程为牵引,推动产品向高端进军、产业基地向高地迈进。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实现扩能提质增效。现代石化产业重点聚焦石油、盐氟等基础材料,合理优化园区布局,加快头部企业培育招引。绿色矿业重点围绕有色金属、精品钢材、绿色建造等,推动产品结构调整和高端化发展。食品加工产业重点发展农副产品精深加工、食品制造、酒饮茶等,打造“湘字号”知名品牌。轻工纺织产业重点围绕电器制造、智能家居、纺织服装等领域,培育一批“三品”标杆企业、外贸特色产业集群和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推进烟花爆竹产业转型发展。

巩固延伸优势产业。强化产业链上下游配套,打造彰显湖南特色优势的国内外一流产业集群。工程机械产业重在围绕特种工程机械、特色农机装备产业,强化零部件配套,大力发展再制造,提升主导优势产品国际竞争力。轨道交通产业重在推动国铁、城轨、磁浮、智轨“四轨一体”发展,大力发展高端整车,推动磁浮交通应用和产业化,打造世界一流的轨道交通装备研发中心。现代农业重在大力推进种业振兴,推动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全链条发展。文化旅游产业重在发展文化创意、全域旅游,优化文化旅游产品供给,推动文旅深度融合。

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加快融合化集群化发展,打造一批根植湖南、竞争力凸显的新兴产业集群。数字产业紧扣发展先进计算、新一代半导体、新型显示、智能终端,加快打造全国重要的先进计算产业基地。新能源产业紧扣新能源汽车、新能源装备、新型储能发展,密切跟踪氢能、固态动力电池产业发展趋势,促进新能源产业链上下游融合,力争在新赛道上取得新优势。大健康产业紧扣中医药、现代医药、医疗器械、美妆、健康服务等领域,加快成长为重要支柱产业。空天海洋产业紧扣航空装备、北斗产业、商业航天、通用航空、海洋装备等发展,积极配合实施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两机”专项,加快打造世界一流的空天海洋产业集群。

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加强集成电路、工业母机、基础软件等关键技术突破,抢占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制高点。人工智能产业聚焦推进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等关键软硬件研发与制造,拓展重点领域应用,形成一批应用标杆案例。生命工程产业着力推动人工生物设计、脑机接口、类脑芯片等领域研发创新,发展生物制造产业。量子科技产业强化在先进计算、智能制造、检测计量等领域的应用场景建设。前沿材料产业重点围绕3D打印材料、超导材料、纳米材料等领域开展技术攻关。

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推动工业化、信息化“两化融合”,加快“智赋万企”进企业、进车间、进班组步伐,新增智能制造标杆企业10家、标杆车间40家以上,数字经济增长15%。推动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两业共融”,推进服务型制造,大力发展金融、物流、工业设计、检验检测认证等专业化服务,力争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超过42%。推动原地倍增、招引新增“两增并举”,实施存量企业扩能工程,支持优势企业就地扩能升级,精准开展产业链、基金和以商招商,提高招商引资质量和能级。

推进现代化,核心竞争力是产业现代化。我们要以对历史负责的高度责任感,加快构筑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四梁八柱”,形成制胜未来的强大竞争力。

(三)着力强化创新驱动发展

加快科技创新高地五大标志性工程建设,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打造高能级创新平台。强化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机制创新和试点示范,推进湘江科学城重点项目建设,支持长沙加快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扎实推进“4+4科创工程”,推动岳麓山实验室全面建成投用,岳麓山工业创新中心完善科研基础和创新网络体系,湘江实验室“四算一体”攻关取得突破,芙蓉实验室创新医疗技术研发;实现国家超算(长沙)中心服务用户1000个以上,大飞机地面动力学试验平台开展试验运行、研发成果转化和配套产业孵化,力能实验装置、航空发动机冰风洞装置尽快开展科研试验。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国家高新区。

推进高水平科研攻关。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增长12%以上。结合国家所需、发展所急、湖南所能,紧盯35个领域需攻克的“卡脖子”技术清单,力争在集成电路、半导体、先进装备等领域取得一批原创性成果。大力推进楚天科技医用高端机器人、中车株机混合动力机车、湖南石化特种环氧树脂、湖南农科院耐盐碱水稻、湖南高创翔宇新型飞行器核心部件、株洲太空星际北斗多源融合时空增强、株洲中车时代半导体IGCT功率器件、宇环数控高精度平面磨床、湖南林科院高品质油茶新品种、航空航天3D打印装备等十大技术攻关项目。布局建设关键零部件、关键材料、关键设备等产业备份基地。推动“大校、大院、大企业”协同创新,开展校企合作“双进双转”,加强高新区与高等院校常态化对接,建好用好潇湘科技要素大市场,建设一批中试平台(基地)和孵化器,深化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推进知识产权强省建设,加强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支持骨干龙头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新型研发机构,落实“五首”产品奖励支持政策,推进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创新研发全覆盖,净增高新技术企业1000家以上。

建强高素质人才队伍。加快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布局。积极引育人才,持续实施“芙蓉计划”和“三尖”创新人才工程,培育更多战略科学家、领军人才、创新团队和高技能人才队伍。放手激励人才,落实“两个70%”激励政策,健全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完善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制度。诚心留住人才,积极为科技工作者排忧解难,让广大人才潜心科研、安心创业、顺心发展。

创新,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我们要锚定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努力掌握创新规律,集成最大创新优势,选择最佳创新路径,取得最优创新成果。

(四)着力全面深化改革开放

以改革开放高地三大标志性工程为抓手,推动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加快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积极推进长株潭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着力探索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加快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稳步推进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深化投融资领域改革,加强财政金融政策协同联动。深入推进国有“三资”清查处置与管理改革,规范处置程序,合理分配收益。强化路省合作,推动铁路运输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用好全域低空空域管理改革成果,发展壮大低空经济。

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双向发力,打造对外开放的“强磁场”。提升平台能级,发挥湖南自贸试验区平台功能,高标准建设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积极争取中非新型易货贸易试点,力争对非贸易额实现翻番。办好第十三届中国中部博览会、第十一届全球湘商大会等重大经贸活动。拓展开放渠道,统筹做好国家物流枢纽、现代流通战略支点、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等建设,支持长沙建设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区域特色国际航空枢纽,支持怀化国际陆港高质量发展。稳定外贸外资,支持外贸主体创新发展,积极发展跨境电商、市场采购等新业态,加大全球招商引资力度,力争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0%以上。发挥驻外机构、商协会等作用,大力推动湘商回归、校友回湘、湘智兴湘,引进更多社会资本和战略投资者来湘发展。

打造“三化”一流营商环境。抓好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持续擦亮营商环境“金名片”。推进降本减负,以降低综合运营成本为主攻方向,综合运用政策、金融、服务等手段,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物流、融资、用能、用工等成本,打造低成本“洼地”。促进公平竞争,全面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建立统一规范的行业公共资源交易规则,清理规范招商引资中的恶性竞争行为。强化法治护航,开展拖欠民营企业账款专项清理,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执法行为,推进“首违不罚”柔性执法,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优化政务服务,以“湘易办”为总引擎,深化数字政务改革,协同推动全省政务数据“应融尽融”、系统“应联尽联”,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一网通办”。着力建设诚信政府,开展新官理旧账行动。完善社会信用体系。

改革开放永无止境,必须时不我待、时刻在线,把主动权牢牢抓在手上,让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成为湖南鲜明的标识。

(五)着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充分发挥“一带一部”区位优势,加快构建支撑高质量发展的区域协调发展格局。

对接融入国家战略。深度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承接重点领域产业转移,加强与泛珠三角区域省份合作。积极对接长三角一体化,吸引跨国公司、知名企业、行业龙头企业落户湖南。全面落实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推进岳阳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区、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不断加强与海南自由贸易港合作,推动湘琼先进制造业共建产业园建设。

推动区域协同联动。强化“一核”引领,破除利益联结、要素流通等方面存在的瓶颈,持续推进长株潭一体化发展,促进产业创新协力协同、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生态环境共保共治。增强“两副”支撑,提升衡阳、岳阳省域副中心城市能级,加快输变电装备国家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和石化产业基地建设。促进“四区”协同,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政策,支持洞庭湖区建好大湖生态经济区、湘南地区南向对接发展、大湘西地区主动对接成渝双城经济圈。

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推动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有机结合,形成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完善城镇化推进机制,加快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分类开展试点,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进燃气、供水、排水等老化管网改造,实施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工程,改造提升老旧小区3150个。加快建设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完善一体化管理服务平台,提升水务、环卫、桥梁等管理数字化水平,加强城市住宅小区协同治理,增强城市防灾减灾能力。

促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深入挖掘县域发展特色优势,培育壮大县域主导产业集群。增强县城和中心镇的综合承载力,打造一批重点中心镇和特色产业镇。创新县域财源建设激励机制,完善资金配套政策。开展“湘伴而行”协作帮扶行动,支持一批欠发达地区与较发达地区开展产业、教育、医疗等结对帮扶,科学布局生产要素和教育、医疗资源。

区域共进,棋局日新。我们要点面互动、区际互融,让各地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各展所长、齐头并进。

(六)着力抓好“三农”工作

锚定农业强省目标,深入实施“五千工程”,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夯实粮食安全根基。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7135万亩以上。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损毁耕地复垦,深化耕地“非农化”“非粮化”专项整治,实施千万亩农田产能提升工程,新建和提质改造高标准农田300万亩以上。实施种业科技创新行动,加大镉低积累、耐盐碱水稻品种研发应用,提升丘陵山区先进适用农机具应用水平。

提升农业产业发展水平。实施千亿优势特色产业升级工程,打造一批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建设一批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产业强镇、“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加快乡村产业发展。发展现代设施农业,加快推进农业机械补短板、强链式,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统筹规划和推进畜禽养殖业发展,做强做优油茶、水果、竹木等产业,完善农产品出村进城冷链物流仓储保鲜设施网络。加强与国内外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合作,促进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实施农业生产“三品一标”行动,推动“湘品出湘”。支持永州、郴州、衡阳等打造供港澳蔬菜基地。

建设更多“和美湘村”。坚持塑形与铸魂并重,科学编制村庄规划,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千村美丽示范建设工程,创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300个、全国美丽宜居村庄20个以上。深入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持续建设“四好农村路”。加快乡村人才振兴,培育新型农民。实施千镇万村治理效能提档工程,发挥村民综合服务中心作用,涵养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严格控制村级债务。

实施千万农户增收共富工程。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健全防返贫监测预警和帮扶机制,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确保脱贫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全省。深入开展“三湘护农”行动,落实各项惠民惠农政策。推进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整省试点。激活农村各类资源要素,盘活利用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将土地增值收益更多留在农村、留给农民。

乡村美、乡亲富、乡味醇,是我们的共同心愿。要以新的思维、新的举措,奋力推动新时代“山乡巨变”。

(七)着力建设文化强省

推动湖湘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打造更多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文化标识。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实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和湖湘家风建设。持续推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湖南段)建设。一体推动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加强红色教育,深入开展“我的韶山行”红色研学活动。繁荣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参事文史、档案史志事业。强化网络空间治理,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

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品质。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强文化精品创作生产,深化“雅韵三湘”等群众文化活动。推进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利用,实施非遗数字化保护工程,加强古建筑、古村落、古树名木和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支持湖南博物院创建世界一流博物馆。全面发展体育事业,推进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积极申办第十六届全运会。

推进文化产业创新发展。大力推动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数字文博、音视频产业,做强文化投资、影视传媒、创意设计等核心业务,力争音视频产业规模超过2500亿元。拓展湘版图书、演艺娱乐、动漫游戏等品牌优势,力争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5.3%以上。推动湖南文化走出去,提升“湘字号”文化产品影响力。办好“马栏山杯”国际音视频算法大赛。

促进文化旅游融合。力争旅游业总收入突破万亿元。办好第三届湖南旅游发展大会,推出一批精品路线、精品民宿、网红打卡地,建设一批文旅产业千亿市、百亿县、亿元镇。培塑户外旅居露营、低空飞行、康养、演艺等体验式文旅新业态。搭建智慧文旅平台,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升级旅游配套体验服务。

文而化之,旅乐三湘。我们要奏响古文新韵,兴旺文旅产业,让“三湘四水·相约湖南”成为令人难忘的心灵之旅。

(八)着力发展社会民生事业

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

突出就业优先导向。积极推动稳岗拓岗,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攻坚行动,统筹抓好退役军人、农民工、脱贫人口和城镇困难人员等群体就业,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支持高校师生创业,推进外出经商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建立培训与就业紧密衔接机制,加强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用工服务保障。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推进教育强省建设,加快构建更高质量更加公平的教育体系。优化中小学、幼儿园布局和教师配置,建设350所乡镇标准化寄宿制学校,引导长沙等地优质教育资源支援大湘西教育事业发展。推进“双一流”建设,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扩大本科教育资源供给,改善高校办学条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打造一批产教融合共同体。深入发展老年教育。规范发展民办教育。深化教育评价改革试点,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巩固提升“双减”成果,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加快建设健康湖南。促进医保、医疗、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加快国家医学中心、区域医疗中心、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提升基层医疗水平,注重村医培养,实施大学生乡村医生专项计划,加强脱贫地区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基本医疗设施配备,引导湘雅等优质医疗资源支援大湘西卫生事业发展。健全食品药品监管体系,确保食品药品安全。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提高人均预期寿命。发展银发经济。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织密扎牢社会保障网。推动基本养老、工伤、失业保险扩面提质,大力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推进基本医疗保险省级统筹、企业年金覆盖扩面。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稳步提高城乡低保标准保障水平。弘扬公益慈善文化,发展志愿服务,加强和保障残疾人、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等特殊人群基本民生。着力解决困难家庭、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住房困难问题。

持续办好“十大重点民生实事”。①建成100所县域普通高中“徐特立项目”,开展1万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②推进新生儿疾病免费筛查与诊断服务全覆盖,新增普惠性托位4万个。③城市低保标准提高到700元/月,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不低于5400元/年,残疾人“两项补贴”标准提高到90元/月,散居和集中养育孤儿补贴标准分别提高到1150元/月和1600元/月。④妇女“两癌”免费检查100万人,康复救助残疾儿童2万名,完成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3万户。⑤城镇新增就业70万人。⑥建设老年助餐服务点500个,提质改造“爱晚”老年学校100所。⑦提供法律援助案件5万件,提升基层防灾能力,加强市县两级应急广播建设。⑧实施数字政务提质增效惠民工程,推进社会保障卡居民服务“一卡通”。⑨改造城镇老旧小区2000个,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4万套。⑩提质改造农村公路3500公里,建设农村公路安防设施26000公里,精细化提升普通国省干线1000公里;恢复和改善农田灌溉能力;新增农村蓄水能力8500万方,完成1000个农村千人以上集中饮用水水源地突出环境问题整治。

万家灯火,枝叶关情。我们要不断为幸福“加码”,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省人民。

(九)着力推进美丽湖南建设

一体推进污染防治、生态保护、产业转型,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抓好污染防治攻坚。巩固拓展中央交办突出问题整改成果,持续开展“夏季攻势”,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加强长株潭等重点城市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提高行业清洁生产水平,力争提前完成“十四五”空气质量指标。扎实推进长江治污治岸治渔,实施洞庭湖总磷污染控制与削减攻坚行动,全面完成国家下达的生态环境指标计划。加快锰渣、铅锌渣、含铍废渣等处置技术攻关,持续抓好“锰三角”矿业污染整治和“四水”流域涉重金属深度治理,加强地下水安全管控,确保受污染耕地、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达到国家要求。

提升生态系统功能。统筹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地质灾害防范等工作。推进河长制、林长制、田长制协同治理,巩固长江十年禁渔成效,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加强湘江两岸规划管控,推进洞庭湖山水工程和邵怀、郴衡生态修复示范工程建设。开展国土绿化行动,推动“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深化重要江河源头区、重要水源地和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治理。打造绿心中央公园等标志性工程,推动设立南山国家公园。强化“三区三线”刚性约束,健全生态补偿、损害赔偿、使用有偿制度,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加快绿色低碳转型。有序实施“碳达峰十大行动”,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促进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抓好郴州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调整优化产业、能源、交通运输、用地等结构,积极培育清洁能源等绿色低碳产业,加快构建废旧物循环利用体系。加快风电、光伏和抽水蓄能开发建设,基本建成新型电力系统“三区三厅”示范工程。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形成崇尚生态文明的社会氛围。

天蓝日丽,山灵水秀,是我们共同守护的目标。我们要持续发力、攻坚克难,为子孙后代留下永续生存发展空间。

(十)着力筑牢安全发展底线

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持续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构筑坚强有力的新安全格局。

守牢安全生产底线。聚焦实现“三坚决两确保”,紧盯自建房、交通运输、建筑施工、城镇燃气、危化品与烟花爆竹、城市运行、消防等重点领域,纵深推进“三查一曝光”措施,深入排查整治风险隐患。健全山洪、地质灾害等防御机制,抓好防洪设施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加强监测预报预警、巡查排险、转移避险。建强专业救援队伍,充实基层应急救援力量。

守牢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坚持举债有度、用债有效、还债有方、管债有规,逐步消化债务存量,严禁新增政府隐性债务,加快平台公司转型,坚决完成年度化债任务。深入开展“半拉子”工程排查整治,加强专项债券全生命周期管理。推进金融支持化债。全力抓好“保交楼”工作,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守牢社会稳定底线。坚持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持续践行“四下基层”,推进领导干部下访和信访工作法治化。深入开展平安创建,突出抓好网络安全和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黄赌毒等工作,持续开展“利剑护蕾”行动,推进扫黑除恶常态化。建立全省统一的风险监测信息化平台。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确保社会大局安全稳定。

扎实做好外事、侨务、对台工作,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贸促会、红十字会等人民团体和社会组织更好发挥作用。促进民族团结、宗教和谐。认真开展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

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一体两翼”,缺一不可。我们要“稳”字当头,让人民安居乐业,让社会安定祥和。

开创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新局面。深入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大力支持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进一步释放国防动员体制改革效能,持续推进军民融合发展,完善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推进民兵荣誉体系建设,深入开展“双拥”共建,加强全民国防教育,持续巩固坚如磐石的军政军民团结。

三、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加快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政府自身建设再上新台阶。坚定政治立场,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坚持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政府工作各方面全过程。坚持依法行政,加强法治政府建设,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制度,高质量完成机构改革任务。坚持高效履职,强化实干实绩导向,持续发挥督查激励“指挥棒”作用,建设高效能服务型政府。坚持廉洁从政,习惯过紧日子,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之以恒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各位代表!

方向已明、目标已定,关键在大抓落实!

我们要在贯彻党的决策中把牢大抓落实的方向。抓落实的最终效果,要符合党中央决策意图。我们要不折不扣、雷厉风行、求真务实、敢作善为,不变形走样、不层层加码,真正体现党的意志、贯彻中央意图,做到党中央有部署、湖南见行动。

我们要在实现人民期盼中激发大抓落实的动力。我们的目标,归根到底就是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要清楚三湘人民的呼声在哪里、真实的想法是什么,把人民群众“想的事”变成政府“干的事”,把政府“在干的事”变成人民群众“支持的事”。

我们要在把握时代要求中锤炼大抓落实的本领。新征程是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前行路上有风也有雨。我们要在攻坚克难中创新方法、在敢于斗争中锻造能力、在真抓实干中强健作风,使我们的工作始终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我们要在肩负使命任务中凝聚大抓落实的合力。坚持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以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以建设现代化新湖南事业鼓舞人心,营造蓬勃向上的干事氛围,拓展包容活跃的创新空间,让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

各位代表,我们要更加自觉落实全过程人民民主,主动接受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自觉接受纪检监察、司法、社会和舆论监督,强化审计监督、统计监督,广泛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意见,始终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各位代表,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中共湖南省委坚强领导下,坚定信心、同心同德,埋头苦干、开拓前进,为推动高质量发展、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湖南新篇章而努力奋斗!